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巾帼科技之星|康颖倩:深耕微生物领域研究 探索医疗行业新发展

作者:   时间:2024-12-30   点击数:


   

【人物简介】康颖倩,现任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贵州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国际top期刊如Fungal Diversity、Science Advances等发表文章50余篇,主编参编论著7部,发现微生物真菌及放线菌新种6个,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发表6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共3项。

荣获过贵州省科技进步奖、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贵州省青年科技奖、市科技成果转化奖、省医学会科技奖等,先后入选贵州省第八批省管专家、中国工程院咨询专家、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名单。现已主持在研及已验收项目共50余项,包括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及省科技厅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

每一朵花的开放,都会经历一段默默的守望;每一粒果的成熟,都要忍受一段青涩的等待。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曾有过一段寂寞的岁月。一个成功的人,身上一定具备超乎常人的毅力。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康颖倩坚持潜心埋头于实验室,不怕寂寞、刻苦修炼,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了自己自强自立、独立思考的作风。留学毕业后,她义无反顾选择了回到西部故乡报效祖国。刚回贵州工作时,教学科研条件简陋,她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带领身边的年轻同志一起组建起年轻蓬勃的团队。为了在工作上创出新路,她习惯地把别人度假休息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奉献给了学校发展。

深耕微生物领域 助力传统发酵产业

康颖倩带领的团队在病原性真菌及放线菌分类研究的精准分子技术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上放线菌乃至细菌分类学中的常用分类方法,为临床实验室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病原放线菌研究菌种库,发现与纠正了一些结核诊断中对于病原放线菌误诊、漏诊的因素;她还对贵州省境内喀斯特地区各类稀有放线菌与真菌进行分离筛选与代谢分析,发表了不少环境与临床微生物新种,为将来新药研发、食品生物发酵及环境污染处理等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信息。

基于二十多年的真菌与放线菌分类研究的积淀,她持续深耕于探究真菌如何在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影响传播,最终阐述了条件致病菌的进化规律及部分分子机制,并将为日后病原菌的防控与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研究数据。另外,在贵州省特色生态发酵食品与人体健康的研究中,积极与贵州省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及茅台镇汉王酒业等多家企业合作,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赋能传统生态发酵食品产业提质增效,其研究成果及相关发明专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我省不少企业传统食品产业发酵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解决了传统生态发酵食品产业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实现清洁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在努力深入研究如何解决贵州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健康因子富集的技术瓶颈的同时,团队还结合医学实验研究“酱香型白酒与健康影响”的相关性,建立科学的安全饮酒数据及白酒质量评价模型,对该产业的安全质量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科学支撑。

促进科研交流 推动人才培养

作为贵州省微生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她积极参加我省学会的相关学术活动的组织、筹备及经费赞助等各项工作,深受省内外同行的尊敬与好评。她的科研作风严谨,工作勤奋,学术外语交流水平一流,在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中展现了贵州省科技人员的良好风貌。为了进一步提升团队整体的科研水平,她年复一年地积极邀请国内外本领域的顶尖专家与教授前往贵州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近年来在她所主持的科技部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南喀斯特区域病原微生物防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项目以及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的支持下,与荷兰奈梅亨大学医学中心及Westerdijk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乌克兰利沃夫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建立合作关系,并依托留学基金委项目及联合招生等多种途径培养国际化科研人才,为将来贵州省乃至国内微生物研究的人才储备打下了良好的奠基。从1997年工作以来,康颖倩还一直承担着本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大量教学与科研指导工作,在她的指导下,不少学生获得过挑战杯国家及省级一等奖、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国家奖学金及优秀毕业生称号等,毕业后在省内外医疗卫生行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唯有努力,不负光阴”,经过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不断努力和辛勤研究,推动了我省微生物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她在工作中的拼搏精神和认真执着,感染着周围的中外学生们,也为扩大贵州省高等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研究院 2024 版权所有   地址: 贵州省贵安新区安康大道6号贵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