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简称十九大报告。我院响应学校号召,及时组织观看了视频并学习了十九大报告。10月19月中午,大健康学院全体教职工及党政领导在学院会议室共同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并开展了学习交流座谈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对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十九大报告中对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加强调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材,而这对教师团队中的我来说更加有责任去对特别和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得以上孩子能在乐于学习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技能。
从十九大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十九大明确肯定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还特别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从中不难察觉到,党正在逐步开放教育系统,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求我们教师要更富有创新精神,去感染、引导学生。同时,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党员教师,要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提升师德自觉性,培养专业的自信心。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变革自己的教育观念,变革自己的教育手段,变革自己的教学思想,变革自己的教学模式,成为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知识型的党员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既是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在国家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更是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一代青年,很多寄语已经成为励志人生的经典。在去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座谈时就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这般具有诗意和哲理的寄语,确实让人豪情满怀。总书记激励年轻人用“奋斗”践行无悔的青春,就是希望广大青年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
近年来,对于年轻人思想的缺失、行为的偏激,都让一些“过来人”扼腕叹息,更引发了我们这些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深思,这到底是为什么?部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精神颓唐、道德沦陷,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有人捡来鲁迅先生的话以示慨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然而,我们的当下青年,真的就如此“不堪”吗?也不是,随着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青年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正是那一群青年男女,撑起了一片时代的蓝天。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的的责任和使命仍然不断督促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